奇式拳傳人海國勝詮釋奇式拳:大道至簡
2021-01-11 15:40:26 來源:中新河南網(wǎng) 責任編輯:邱迎
中新河南網(wǎng)1月11日電 初遇海師傅,給人的印象,他兩鬢斑白,面色紅潤,聲如洪鐘,步履穩(wěn)健,招式帶風,他的功夫充分展示了中原文化的傳統(tǒng)武藝,體現(xiàn)了武術世家的家國情懷。他就是《奇式拳》非物質(zhì)文化傳承人--海國勝。
走進《奇式拳》
什么是海生奇式拳?它的“奇”字如何體現(xiàn)?海師傅給出了答案。奇式拳是回族在中華傳統(tǒng)武術里面唯一沒有爭議的拳種。以強身健體、防身自衛(wèi)為目的,簡單而實用,攻防且制敵。共有三奇,一是奇式拳因傳說而稱奇;二是以回族用品(湯瓶壺)創(chuàng)新而稱奇;三是因他的簡單實用而稱奇;其在拳譜中采用了“一步當頭最為奇”的“奇”字為這個拳種命名,奇式拳無論從哪個方面論證,用奇為此拳命名真正地做到了畫龍點睛,貼切而傳神,好到了極致,這也是海師傅終生喜好奇式拳并進行整理研究的主要原因。

所謂“海生”兩字是為了區(qū)別與(七式拳、七勢拳傳承脈絡交集)而加,如太極拳分陳、楊、吳……等。奇式拳有八套標準動作來源于湯瓶壺;
拳譜中《下步急腿快如飛》經(jīng)論證講的是演腳步;《鎮(zhèn)山撩衣真可夸》指的是湯瓶式。因此得出《奇式拳》是八個標準動作,以其他名稱命名拳,邏輯上有問題,但是用《奇式拳》較為準確和符合傳奇地起源。

定義《奇式拳》
從小學奇式拳,都對這個拳種多個名稱叫法疑惑,然而老師去世較早,未能告知全部原因。帶著這個疑惑,在老師去世后的七十年代初期,他多次往返開封等地,雖身無分文,饑寒交迫,甚至多次都是徒步前往。性格里有股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勁頭,無論如何都要去追求答案。因此,在這個過程中,走訪到多位武林前輩,如拳術名家馬志坤、單進中、古明慶等前輩,探尋奇式淵源,受益匪淺。然而,最終發(fā)現(xiàn),沒有人用《奇式拳》命名此拳種,更與他習練奇式拳多年的感悟理解說不通。而后通過老師(鄭德順)生前及眾多師叔和前輩的描述,加上實地考證筆記資料,再根據(jù)自己拳譜的深入反復研究論證,還有八套動作演練的實際體驗,最終用拳譜中《一步當頭最為奇》的“奇”,得出用《奇式拳》之名更為準確,更能詮釋奇式拳內(nèi)涵。

弘揚《奇式拳》
他退休后,看到社會上對中國武術詮釋的亂象,感覺到作為中華兒女有責任和義務將中國武術的本源寫出來,告知后代。在寫作過程中,得到了政府有關部門的認可,2018年將海國勝列為《海生奇式拳》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因此,他更加擔負了對傳承《海生奇式拳》的責任和義務,加強文化發(fā)掘,全力進行推廣,盡最大努力讓此拳種真正的還原中國武術的本源,讓后人對中國武術有個全面的認知和受益,更讓此拳種能經(jīng)的起歷史的檢驗。
詮釋《奇式拳》
中國武術大道至簡,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智慧的源泉、是護國之根本、是一門龐大而系統(tǒng)的綜合學科;不是體操、舞蹈、雜技。
中國武術在冷兵器時代是護國、開疆拓土的利器。體操、舞蹈、雜技不能和中國武術相提并論,它是一門龐大而系統(tǒng)的綜合學科。

中國武術概念自上古以來,無論是為了生存與自然界的生物搏殺,還是隨著部落、國家的形成相互之間的戰(zhàn)爭,它都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爭斗,而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強大動力。
中國武術是智慧的源泉,中國戰(zhàn)國時期因戰(zhàn)爭而產(chǎn)生的著名三十六計,至今仍被延用,是對中國武術最好的詮釋。
中國武術在冷兵器時代,一個國家和地區(qū),民眾對武術的熱愛和掌握,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的強弱,強則不遭外侵,弱則遭外敵侵犯,甚至亡國。
一招一式一拳術,強身健體傳文化。希望社會各界能夠更多的宣傳和了解《奇式拳》,讓中原文化更加出彩,讓社會大眾更加受益,使中華武術源遠流長。(班計劃 王澤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