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卷紅旗過大關
剛剛過去的7月,汛情、雨情、災情交織,險急、焦灼、艱辛同在,感動、感激、感恩更是打動世界。大汛大災面前,新鄉(xiāng)學院人以“迅”應汛、聞“汛”而動、逆行出征,把危險留給自己,把生命高高托舉。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行動是思想的體現(xiàn)。災難面前,新鄉(xiāng)學院校領導坐鎮(zhèn)指揮、科學調度,果斷采取一切措施;黨員干部火速組建突擊隊;教師職工勇當志愿者,鮮紅的黨旗插在緊急搶險第一線。風雨中,4天3夜連續(xù)奮戰(zhàn),多少人曬脫了一層皮,多少人喊啞了嗓子、雙眼熬滿了血絲,最終,是信念、意志、眾志成城,戰(zhàn)勝了肆虐的“洪魔”!打贏了校園防汛防疫、災后恢復重建、支援新鄉(xiāng)抗洪救災三場硬仗。學校助力抗洪搶險工作受到了國家應急管理部、新鄉(xiāng)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贊揚。
新鄉(xiāng)學院教職員工,正是在百年黨史學習教育中汲取精神養(yǎng)料、吸收精神營養(yǎng),將思想的促動、理論的夯實、理念的迭代化作實踐的動力,在“新征程”上創(chuàng)造了“新成績”。
強化“理論篇”,為學史力行“活血”
傳統(tǒng)形式的黨史學習教育更多是開設一門課、舉辦一個講座或報告會,容易出現(xiàn)聽時感動,聽完激動,時間長了一動不動的狀況。為有效避免此類情況,新鄉(xiāng)學院全過程、全方位構建黨史學習教育體系,將情景教學、環(huán)境熏陶、角色扮演、典范引領、實踐體悟有機結合,浸潤式學習教育大大提升了師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黨史學習實效。
2021年“五四”青年節(jié)前夕,學校承擔了河南省新鄉(xiāng)市啟動“出彩河南人”楷模發(fā)布廳首期進校園活動,師生同臺參演,將黨史從“五四運動”、抗戰(zhàn)時期到建國初期,邁進新時代四個時期做了精彩演繹,近百人的參演隊伍,沉浸式的學習教育,百余小時的排練,夯實了師生黨史教育理論之基,使之融會貫通,有效達到“活血”效果。
強化“實干篇”,為學史力行“化瘀”
在實干方面,學校獲批第二批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河南省高等學校省級教師教學發(fā)展示范中心;先后獲批河南省示范性應用技術類型本科高校、“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大學語文》成功入選首批國家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課程團隊同時榮獲國家級課程思政教學團隊,廣播電視編導專業(yè)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yè)建設點;啟動3D打印產業(yè)園,2.8億國債部分到位……
一項項榮譽的獲得,說明只有理論的鋪墊做好了,力行才能猶如巨人肩膀,有血有肉,堅不可摧。
強化“篤行篇”,為學史力行“壯骨”
“行之力則知愈進,知之深則行愈達”。學史力行就是要做好“篤行”,篤行就是要在國家危難時刻、群眾需要之時挺身而出,奮力拼搏。在實踐中“壯骨”,在“壯骨”中實踐,真正達到學史力行的目的。今年的防汛救災,新鄉(xiāng)學院人義無反顧,沖鋒在前,錘煉了黨性與責任擔當。
“教育的本質不是把籃子裝滿,而是把心燈點亮。打開封閉視野,觸動內心潛能,釋放無窮力量,承擔更大責任,點亮人生無限可能,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高水平應用型本科高校。”新鄉(xiāng)學院校長劉興友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