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葛市董村鎮(zhèn):“嫌棄”智能化機器太先進 專找貧困戶當“勞力”
2020-09-02 15:28:45 來源:今日長葛 責任編輯:關潼
今年上半年,不少企業(yè)受疫情影響,在復工復產后鉚足勁兒搞生產、搞建設,試圖提高效率將上半年的損失補回來。
位于董村鎮(zhèn)李河口村的鄭州嘉晟研磨制品有限公司分廠卻不走尋常路:前不久剛購置了40多萬元的自動化智能設備,卻因為設備智能化程度太高、太先進申請調貨!
咋回事?
“現(xiàn)在車間里的工作人員都是同鄉(xiāng)村民和貧困戶,工人們適應這樣的技術設備有難度,加上分廠剛剛建立,需要一個適應階段,思來想去,先從基礎設備入手最為合適。”鄭州嘉晟研磨制品有限公司負責人李偉平說。
作為一家從事砂帶制造加工的專業(yè)化公司,老板李偉平居然“嫌棄”設備太先進?原來,這家公司是董村鎮(zhèn)設在李河口村的扶貧基地,由于該廠位于村內,離家近、待遇好,吸引了同村不少貧困戶前來就業(yè),為該廠提供勞動力的同時,也讓貧困戶們能依靠雙手脫貧。


懷揣一腔熱血回鄉(xiāng)辦廠:“能把分廠建在家鄉(xiāng)的土地上,讓家庭貧困的老鄉(xiāng)進廠務工,這樣的公益項目值得去做!”
董村鎮(zhèn)扶貧基地自去年開始建設,由李河口村負責建廠房,并配備水電和辦公設施,在全面建成以后,將所建成的廠院以租賃的形式交由企業(yè)使用。這樣以來,企業(yè)繳納的租金不但能為李河口村實現(xiàn)創(chuàng)收,同時也能解決部分貧困戶的就業(yè)問題。


董村鎮(zhèn)扶貧基地建設圖片。


董村鎮(zhèn)扶貧基地建成之初。
扶貧基地項目去年5月底建設完工,找尋合適的企業(yè)入駐成為村干部們的難題。此時,同村村民李偉平進入了大家的視線。
李偉平在鄭州創(chuàng)業(yè),所創(chuàng)辦的鄭州嘉晟研磨制品有限公司不但擁有良好的經濟實力,還具備先進的生產工藝、雄厚的技術力量,如果能將扶貧車間劃為企業(yè)分廠,必將兩方受益。于是,村干部開始找到李偉平商討合作計劃。
“一聽是扶貧基地,我特別感興趣。”李偉平回憶道,“李河口村是我的家鄉(xiāng),能把分廠建在家鄉(xiāng)的土地上,讓家庭貧困的老鄉(xiāng)進廠務工,這樣的公益項目值得去做!”
今年年初,李偉平與李河口村簽訂合同,將該處1038平方米的鋼構廠房打造成鄭州嘉晟研磨制品有限公司的分廠,扶貧車間項目正式啟動。
“辦廠就是為了‘辦好事兒’,哪怕他們只是擦擦桌子、澆澆花,只要付出勞動就給他們發(fā)工資!”
在扶貧車間內一側,《貧困戶工資花名冊》擺在十分醒目的位置,上面詳細寫著4名貧困戶的基本信息、工種、固定崗位工資。

《貧困戶工資花名冊》
“企業(yè)剛起步,目前只暫時容納了4名貧困戶就業(yè)。他們有些肢體殘疾,有些不能說話,也有一些具有精神方面的疾病,為此我們專門給一些老員工做了培訓,讓他們多照顧這些特殊工人。”李偉平介紹,現(xiàn)在每一位貧困戶身邊至少配備2名專業(yè)工人,這樣互相幫襯才能把工作做好。
考慮到貧困戶的特殊情況,李偉平盡可能地為他們安排相對輕松的工作。行動遲緩的工人負責廠房日常打掃、照料花卉、綠植;具有語言障礙的工人負責搬運貨物……
“辦廠就是為了‘辦好事兒’,哪怕他們只是擦擦桌子、澆澆花,只要付出勞動就給他們發(fā)工資!”李偉平解釋,相較之前的捐款捐物,能讓這些貧困戶依靠自己的雙手賺錢,既能體現(xiàn)企業(yè)精神,又是對他們自尊心的保護。
為了這份“初心”,李偉平甚至將40多萬元的自動化智能設備退貨。李偉平笑道:“扶貧基地做的全是勞動密集型產品,用人多,但產品價格低。對我來說,引進智能化設備是企業(yè)發(fā)展趨勢,但傳統(tǒng)的生產方式更適合現(xiàn)階段。要想帶動貧困戶發(fā)展,就必須先給他們就業(yè)機會,等他們逐漸適應以后再進行調整。”


“現(xiàn)在我們夫妻倆都在扶貧車間務工,每個月能收入6000元,這日子會越過越好!”
今年57歲的貧困戶魏水燦在扶貧車間已工作了兩月有余,盡管患有手部殘疾、無法完全伸展,但干起活兒來卻絲毫不弱。
“前不久聽說扶貧車間招人,我主動聯(lián)系村支書,希望能在廠里干活兒。”魏水燦說,“一開始擔心自己身體不便,會耽誤生產,但老板專門安排我負責最基礎的砂帶放置工作,讓我能盡快適應。”
魏水燦告訴小編,自己雖是李河口人,但由于周邊工廠少、適合自己的崗位不多,只能跑到好幾公里外的大周接一些“散活兒”,F(xiàn)在自己能到扶貧車間就業(yè),不但不出村就有活兒干,而且收入穩(wěn)定,每個月還能拿到3000元工資。


在車間內,小編還見到了魏水燦的妻子,她正與技術人員搭配完成砂帶轉運工作。


“妻子不會說話,就業(yè)成為一大難題。現(xiàn)在我和妻子都在扶貧基地干活兒,兩個人加起來每月能拿到6000元工資!”魏水燦提到此處滿是笑意,“原來每天上愁沒錢賺,日子難過,現(xiàn)在我們夫妻二人對未來充滿信心,往后的日子會越過越好!”
“貧困戶們雖然家庭困難,但干起活兒來特別起勁兒。”李偉平感慨道,“回鄉(xiāng)辦廠以來,我深切感受到了家鄉(xiāng)的變化和父老鄉(xiāng)親的熱情。下一步我考慮把鄭州的總公司也搬到李河口村,到時就能吸納更多的貧困戶來廠務工,依靠雙手脫貧。無論如何,扶貧基地都會一直做下去!” (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