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童”行 快樂成長— —西平縣直第二幼兒園健康活動《保護牙齒》
2020-03-30 11:46:23 來源:中新河南網 責任編輯:劉衛(wèi)然
中新河南網駐馬店3月30日電 2017年發(fā)布的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12歲兒童恒牙齲患率為34.5%,比十年前上升了7.8個百分點,五歲兒童乳牙齲患率為70.9%,比十年前上升了5.8個百分點,兒童患齲情況已呈現(xiàn)上升態(tài)勢。

蛀牙的成因
最近一段時間,由于疫情的影響,大家都在家里宅著。那么孩子的口腔健康您注意了嗎?有沒有偷偷出現(xiàn)的齲齒呢?快去看一看吧!

我們都知道,牙齒是我們的咀嚼器官,為我們咀嚼食物時所用。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牙齒的咀嚼也能為我們分泌唾液腺,促進我們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因此,牙齒對于我們而言是至關重要的。該如何保護我們的牙齒呢?保護牙齒的第一法寶——刷牙,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保護牙齒的另一件法寶——漱口。

在幼兒園的時候養(yǎng)成漱口的習慣都是老師在指導,家長起到輔助作用。疫情期間,家長全權接手了幼兒的生活習慣培養(yǎng),是不是有點慌了呢!別急,老師告訴你四個小訣竅,讓你順利操作。
實驗對比
準備兩個小盆,里面放入清水,大家在吃完飯之后把漱口水吐進其中一個小盆里,請幼兒對比觀察發(fā)現(xiàn)兩個盆里的水有什么不同。然后把兩個小盆放到陽臺上,靜置48小時,再讓幼兒觀察。這個時候漱口水可能已經發(fā)酵了,變得又酸又臭,效果很明顯。抓住教育契機可以和孩子共同討論一下:漱口水為什么會又臟又臭?我們以后要怎么做?

言傳身教
好習慣受益一生,對幼兒來說是個似懂非懂的概念。沒有發(fā)自內心的主動意愿,餐后漱口的習慣會進行得磕磕絆絆;有了主動的意識之后,也同樣離不開家長的監(jiān)督。這個時候家長的言傳身教和打卡鼓勵就顯得尤為重要,每次吃完飯家長要主動去漱口,為孩子做好榜樣。孩子每次主動漱口家長都要記得拍照,可以在朋友圈打卡、班級群里打卡或在家庭群里打卡,每次打卡總會有人夸,這樣孩子的漱口習慣就會得到積極的暗示,有助于養(yǎng)成良好的漱口習慣!
對于幼兒養(yǎng)成良好漱口習慣,除了有以上的四個訣竅之外,還有三個小建議:
對于幼兒養(yǎng)成良好漱口習慣,除了有以上的四個訣竅之外,還有三個小建議:
1.保健意識要牢記,半年到口腔醫(yī)院檢查一次牙齒。
2.餐后漱口很重要,別忘早晚要刷牙。
3.要想牙齒白又壯,營養(yǎng)均衡要達到!
漱口是一種簡便易行的潔齒保健方法,因為刷牙不可能隨時隨地進行,但漱口就簡單多了,飯后漱口可以將剛剛附著在牙齒表面尚未被細菌發(fā)酵的食物殘渣沖掉,減少牙病發(fā)生的機會。
刷牙和漱口就是保護牙齒的兩件法寶!你知道了嗎?

手指游戲《手指變動物》
你能用小手變出什么呢?小狗?小貓?還是翩翩起舞的蝴蝶?手指游戲《手指變動物》帶您走進動物的樂園,體驗手指變變變的樂趣。
手兒巧,心兒美,
變出動物一大堆。
變畫眉,歌聲脆,
變只狐貍尖尖嘴。
變蜻蜓,點點水,
變只燕子擺擺尾,
變只孔雀開屏美。
最后來一個完美的展示吧!還可以變出更多的小動物:變只蝴蝶翩翩飛,變只恐龍張大嘴,變只大象會噴水,變只小魚來游水……快來動動手,讓手指游戲把你變成一個手兒巧,心兒美的創(chuàng)意小寶貝吧!
執(zhí)行總監(jiān):王建 編輯:張靜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