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潢川縣張集鄉(xiāng)高寨村第一書記:守土有責護百姓平安
2020-02-17 20:36:34   來源:中新社河南分社   責任編輯:潘再軍

  中新河南網(wǎng)2月17日電  2020年的春節(jié)注定將深深的鐫刻在每一個中國人的記憶里。我們一邊享受著新年的團圓美好,一邊憂心忡忡的關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防控,腦海里崩起的那根弦從來就沒放松過。對于信陽市潢川縣教師進修學校派駐張集鄉(xiāng)高寨村第一駐村書記韓磊來說,情況更是如此。
  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型冠狀病毒,消息閉塞、防范意識欠缺的鄉(xiāng)親們無疑是弱勢易感染群體。高寨村,位于潢川縣張集鄉(xiāng)以北,轄14個村民組,有580戶2377人,全村有238戶家中人口長期外出務工,近期已陸續(xù)返回。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韓磊親自擔任疫情防控信息員并帶領村黨員干部對全村外出務工人員排查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全村武漢回鄉(xiāng)18人。他每天通過電話詢問一遍,關心著他們的身體狀況,留意著他們的生活動態(tài)。他與村干部自行錄制宣傳音頻,走村串戶,用鄉(xiāng)音鄉(xiāng)情宣傳疫情防控要求;他在微信群中及時發(fā)布疫情信息,號召黨員發(fā)揮防疫帶頭作用;他帶領村干部張貼、發(fā)放宣傳材料,噴藥消毒,讓鄉(xiāng)親們了解掌握防疫方法;堅持在村口卡點對外來車輛及人員進行檢查檢測,勸返外地走親訪友人員、主動為隔離的村民代購生活用品等......
  韓磊坦言,疫情防控事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這是一場硬仗,堅決要做到村不漏戶,戶不漏人。一天的疫情防控工作忙下來,常常累得腰酸背痛,但他說能得到村民的理解支持,心里還是暖暖的。不管怎樣,鄉(xiāng)親們算是過了一個安穩(wěn)年。他們?nèi)∠俗叽宕畱舭菽甑牧曀缀透鞣N計劃里的家宴。不僅如此,勤洗手、戴口罩、不聚集成為高寨村過年新時尚。這讓他稍稍松了一口氣。
  正月初二一大早,他便背起行囊告別親人回到了工作崗位。因為那里有他時刻牽掛著的父老鄉(xiāng)親。正月初十這一天,天氣晴暖得仿佛春天來了一樣,這可不妙。晴暖的天氣意味著出行和戶外活動的可能性要增加。眼下這種情形,千萬不能出現(xiàn)聚集。他顧不上吃早飯就到廣播室用大喇叭向群眾強調(diào)防控注意事項,搶占先機。忙完廣播宣傳,他又來到村口的值班點。他一再交代值班人員要嚴防死守,輪換24小時不能間斷。布置完村口值班,他開始帶領村黨員干部開展巡邏防控,上門開展體溫檢測篩查。整理好所有的排查數(shù)據(jù),他才得空吃了一頓早餐---一碗方便面。拿出手機,看到愛人的好幾個未接電話。他都習慣了。正要揣起手機,母親的電話來了。“兒啊,今天是你39歲生日。媽知道你忙,可你的一雙孩子都在等著你回家。打你電話總不接,他們又出不去,從早晨到現(xiàn)在一直在窗邊張望,你好歹回個電話吧。”母親的一席話讓他深感自己對家人滿滿的歉意。他強忍住內(nèi)心的酸澀,安慰著孩子:“寶貝們,爸爸正在高寨村跟叔叔伯伯一起抗擊冠狀病毒,只有打敗了它,你們才能出來玩,才能去上學。等我們勝利了,爸爸請你們吃一個大蛋糕”。來不及說太多,他收拾好東西趕到下一戶去排查。

  這樣的工作強度一般人都難以承受,誰能想象3年前他還是一名立于三尺講臺的斯文書生。韓磊是潢川縣教師進修學校黨總支委員、保衛(wèi)科長,更是一名優(yōu)秀青年教師。2017年5月,帶著組織的重托,來到張集鄉(xiāng)高寨村任駐村第一書記。高寨村是深度貧困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有189戶655人,目前還有2戶2人未脫貧。全村2019年實現(xiàn)了整村脫貧。按照學校工作安排,過完年他就要返校上班了。當新型冠狀病毒爆發(fā)后,他放棄了一切休息日,義無反顧的回到他最熟悉的地方,從脫貧攻堅“幫扶人”變成疫情防控“守門人”。
  在駐村的三年里,他深深的愛著那方土地,愛著村里的父老鄉(xiāng)親。他說“不讓村里每一位群眾受到疫情的侵害,是我的責任,害怕老百姓防控方面的思想麻痹,所以我們必須要嚴防死守。過完年開了春,我們既要抗擊疫情,引導村民科學防控、有序應對,也要考慮好村里發(fā)展的問題。畢竟集體增收、村民致富也是長久發(fā)展的大事。”
  越是關鍵時刻,越見精神品質(zhì);越是重要節(jié)點,越看擔當作為。我們深信,韓磊同志只是中國千千萬萬個駐村第一書記的一個普通縮影。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付出和堅守,才有百姓的一方安康,才有中國鄉(xiāng)村的長期穩(wěn)定和發(fā)展。(馮婷)